一、相关著作 [1]郭学松.宋江阵:仪式、象征与认同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9.(独著) [2]郭学松.福建原生态村落体育研究[M].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9.(独著) 二、相关论文 [1] 郭学松.记忆、认同与共同体:两岸宋江阵演武文化中民族传统体育身体展演与话语叙事[J].体育科学,2020,40(7):79-87. [2] 郭学松,曹莉,刘明云,等.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、维度与路径:基于两岸民族传统体育宋江阵视角[J].体育科学,2022,42(10):77-86. [3] 郭学松,刘佳丽,方千华,等.民间武术组织参与村落治理:我国台湾鹿陶洋宋江阵的人类学考察[J].上海体育学院学报,2018,42(4):86-93. [4] 郭学松,方千华,杨海晨,等.作为象征载体的身体运动:乡土社会仪式中的历史记忆与认同[J].上海体育学院学报,2016,40(6):45-50. [5] 郭学松,曹莉,陈萍,等.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的理性与自觉之相互逻辑:福建金斗洋畲族武术传承人的口述历史[J].体育与科学,2020,41(5):100-105. [6] 郭学松,杨海晨,陈萍. 民间武术传承人村落治理中的礼治与法治研究[J].武汉体育学院学报,2019,53(5):61-67. [7] 郭学松,方千华,杨海晨,等.在场、移转与退场:台湾日据时期宋江阵的历史演进(1895-1945)[J].武汉体育学院学报,2017,51(12):51-57.(CSSCI) [8] 郭学松,王伯余,杨海晨,等.仪式、记忆与认同:“三公下水操”中的身体运动研究[J].成都体育学院学报,2017,43(6):52-57. [9] 郭学松,阴腾龙.仪式过程理论“阈限”范畴中的身体展演研究[J].首都体育学院学报,2016,28(3):226-230. [10] 郭学松,方千华,陈上越.一个少数民族村落传统武术人口变迁的考察[J].武汉体育学院学报,2015,49(12):49-56. [11] 郭学松,郑敬容,缪仕晖,等.原生态民俗体育“菜头灯”活动的农耕文化记忆[J].武汉体育学院学报,2015,49(5):30-35. [12] 郭学松.秋瑾尚武思想研究[J].体育学刊,2013,20(4):60-63. [13] 郭学松,缪仕晖,陈萍,等.三公下水操的体育价值研究[J].体育文化导刊,2015(2):177-180. [14] 郭学松.福建体育旅游开发研究[J].体育文化导刊,2014(11):107-110. [15] 郭学松.沙江中秋曳石活动的体育价值研究[J].体育文化导刊,2014(1):52-55. [16] 郭学松,陈上越,吴祖会.乡土社会仪式中的身体运动研究[J].南京体育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6,30(2):22-28.
|